濃濃援疆情
——來自援疆醫生李國棟的報道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的浙江省委黨校楊柳青青,芳草如茵。來自全省各地的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匯聚在此參加新一輪的工作培訓。培訓會上,著重論述了中央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的主要精神。省援疆指揮部徐紀平總指揮長等領導做了重要講話,同時向與會者介紹了阿克蘇地區的基本概況,并對新一輪援疆工作做了具體部署。
在黨校學習期間,使我們對援疆工作有了初步的印象。新疆在我國有著特殊的戰略地位,新疆的穩定發展事關祖國統一、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及社會穩定。現在,對口支援新疆建設,由最初8個省市參與擴大到19個省市,受援地也擴大到新疆12個地(州)和兵團12個師,黨中央下決心解決新疆穩定發展的根本性、長遠性、基礎性問題。能夠參與到如此宏偉的祖國建設事業中,是我莫大的榮耀。援疆工作是項長遠的、艱巨的任務,不是簡單的對口援助,它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深入思考“援疆為什么?在疆干什么?離疆留什么?”,找出自己的答案并付諸行動。
初到阿克蘇,這里的環境給來自江南的我們來了個“下馬威”,這里氣候干燥、草枯葉黃,沙塵漫天飛揚,而且水質苦咸,很多援疆戰友出現了皮膚皴裂、咽癢干咳、鼻腔出血等情況,雖然每天都喝很多水,但還是幾乎每天早上因口干難忍而醒來。看著這里的工作生活條件,讓我們想起無數的前輩們,在如此的環境下拼搏奮斗,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令人由生敬佩。
在當地,我們參加了地委組織的培訓,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這么多年來,黨和政府立足于解決新疆各族人民生產生活中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將大部分的援疆資金用于民生建設,現已安排實施了四大類1024項民生工程,建成了一大批安居富民、定居興牧、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衛生等項目。現在,天山南北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了柯坪后,市援疆指揮部及柯坪縣委安排我們五名援疆醫生到縣醫院工作,與湖州相比,這里的環境不同、條件不同,但是我們能夠迅速調整角色、到崗到位、適應新環境、融入新團隊,克服診療設施相對不足、語言溝通不便等困難,投入到繁忙的醫療工作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援疆工作中,我們嚴于律己、團結同事,發揮好援疆崗位的職能作用,把自己的個人專業技術與柯坪衛生事業所需結合起來,發揮各自專業的優勢和特長,做好傳、幫、帶和橋梁紐帶作用,把湖州衛生系統優秀的傳統及理念、先進的技術留下來,打造一批當地人才隊伍。
在工作中,我們滿懷援疆的熱情和壯志,但是現實告訴我們,光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認識、結合實際、腳踏實地的工作才能做好援疆工作。通過市援疆指揮部組織的政策理論學習及參加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我們對于中央的對口支援新疆政策和自己的工作崗位性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把群眾觀點、宗旨意識、大局觀念深深地扎入腦中,使我們能夠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堅定,在實踐中能不斷摸索規律、總結思考,在工作中逐步健全反對“四風”的長效機制。3月22日,市援疆指揮部為進一步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強化黨員意識,組織我們赴兵團阿拉爾市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參觀學習。紀念館里陳列的資料,詳實地再現了三五九旅這支有著紅軍底子的英雄部隊參加長征、抗日戰爭、南泥灣大生產、解放戰爭的光榮革命歷史以及進軍新疆、屯墾戍邊的偉大功績。這一切的一切都強烈地沖擊著我的內心。這些駐守在新疆第一線的援疆干部,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在如此緊張復雜的形勢下,為了祖國,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用汗水和鮮血換來了現在的一切。他們以實際行動給了我最初“援疆為什么?在疆干什么?離疆留什么?”問題的答案。前輩們的偉大精神、偉大人格、偉大功績,不斷地激勵著我們,我們會以“特別能學習、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干事、特別能團結、特別能自律、特別能奉獻”的浙江援疆精神激勵自己做好援疆工作,為國家分憂、為當地奉獻、為浙江爭光、為人生添彩!
援疆醫生 李國棟